引言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司马防之第二子也。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此乃司马懿入仕前的人设,他成功地将之贯彻到了登临人世间权力的顶峰那一刻,仿佛天时地利人和尽在手中,随后却又在洛水畔急转直下,丢掉了手中的天子,丢掉了几百年来的家族声誉与全体士族民望,开启了以拳头为尊的大野心时代,甚至使赖道德以维系的中华文明险些中道崩殂。他何以成为三国的最终赢家,又何以成为千古罪人?他的思维在这前后是否有所变化?是否存在一以贯之的行事准则?而我们该如何从他的行为中得到警醒,又该如何提防身边的"司马懿"?这一切都要从他前期秉持后期又抛弃的"德"说起。

一、天下虎将至世家大族

司马懿受禅于何人?他又代表了哪一股支持他登临顶峰的势力?我们究其根本,揭开中平六年(189)三国序幕至正始十年(249)曹魏退场之间权力斗争的迷雾,乃是刘汉皇权,世家大族与豪强大家之间的竞争。自中平六年袁绍引董卓乱京至正始十年落水畔“掷地有声”的誓言,“秉守道德,践行经义”的世家大族是一系列战争的幕后的操手,他们发展至能与皇权抗衡的巅峰,开启了以武乱华的时代,又毁灭了自身的存在根基,堕落为了原本看不起的豪强大家,最终致使一个个原本闪耀的姓氏失去光辉堕落凡尘,消失于历史的痕迹中,化为了书卷上的一抹抹尘埃。

袁绍引董卓入京,毁灭了汉室最后的体面,天下自此纷乱至魏武挥鞭,而魏、晋的兴亡递嬗,不单单是司马、曹两姓的胜败问题,更是儒学世家与非儒家寒族的权力争夺,汝南袁氏、弘农杨氏、河内司马氏、颍川荀氏等等都是世代官宦的儒家世族,世家者,三代五品官也。曹操则出身于非儒家的寒族,虽同样为东汉末年顶级富二代,却沾染了宦官的背景,被党锢之祸的仇恨锁链束缚,故他们天生存在对立的立场。司马家自秦将司马错封爵至殷王司马卬,将军司马钧为,可谓武德充沛,人人不枉为将门虎子,到司马儁以“博学好古”文明,司马氏逐渐由武转文,成为士大夫阶级,乃至生出了“司马八达”的司马防严格按照儒家礼教教育儿子们,达到了父子之间肃如的境界,是典型的服膺儒教的表现,司马家屡任公卿,也由此成为了得到“商周遗老”认可的顶级士大夫家族,为司马懿接过士族首领的担子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周易乃百经之首,为汉末士大夫所极度推崇,而他们的诞生,发展,强盛乃至自我毁灭,也符合他们秉持的卦象演变。他们循此道而兴,却在抛弃根本后以此道而亡,司马家亦如是。乾元者乃煌煌苍天,地坤者乃厚德君子,君王以乾卦化龙,而士族的发展历程更接近坤卦,可以为辅,可以为恃,却不可为宰。

二、司马建功至迷茫毁灭

地势坤,元亨,利牝马之贞。牝马者,母马也,顺从而不盲从,秉持正道又不出挑,忠诚事主又可去昏君。乾卦至阳,讲究蓬勃向上,为理想有余而行动不足的趋势;坤卦属阴,讲究可堪大用,为行动有余而理想不足的姿态,只有乾坤相结合相辅相成,以领头人划定规范,以执行者践行辅助,才能达成君臣相和,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纵观司马懿的一生,可谓完美践行了坤卦的六项演变。

初六:履霜,坚冰至。行于霜上,预示即将形成坚冰。凡人畏果仙人畏因,在事物发展出现坏趋势的兆头时,应当提起更大的警惕,采取措施以全生避害,乃至以合适的方式警醒他人,拉拢自己的班底和力量。汉末董卓乱国,司马朗知卓必亡,当机立断大散财物以贿赂董卓心腹求归乡里,且登高呼吁乡中父老迁往黎阳避开刀兵之祸,当关中各地起兵应证司马朗的预言后,乡中的所有民望和力量就此汇集到了司马家身上,自此司马家有了安定一方的资格。与我们而言,事情发展初始出现一些坏习惯的苗头时,便需要评判这一苗头发展下去是否会形成更大的危害,这评判标准便是各方利益对撞与其执行者的决策惯性,故要积极社交,及时搜集身边事与人信息,注意事物“动”的趋势,在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的基础上,于坏事物发展的初始阶段防患于未然。如面对他人求助应当思考此人秉性如何,帮助他是否会损害自己的利益,是懂得感恩的潜在合作伙伴,还是只会引来更多要求的白眼狼?故面对行于霜上的境遇,当有正确的识人之明与做事的手段,方能全生避害,乃至以此得利,构建自己的人脉领地。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地者,平直方正广大者也,即大地不用学习就有这些特点,表明这些特点是其自然而然的表现,此乃道家所求之“知常”境界,有此境界者足矣以名士扬名天下。以“八达”称号名扬天下时的少年司马懿便为自己塑造了这样一个完美的人设,只等时机到来,携此天下之名望入局博得一个家族富贵。于我们而言,应当努力到实处,在以身入局之前做好一切能做的准备,培养自我能力,积极交游扬名,但同时要有明确的欲求,知道自己最终所求为何物,时刻询问自己当前平台能否支撑起跳往下一步的野心?是否应该被所表达的善意与恩惠收买?是否遇到并抓住了机遇?是否跟随了最有前途的领导?明确这些问题,便能在投身权力漩涡之前为自己打下最好的基础,而非追求表象,如“准备考研、正在考公”之流以虚假的努力欺骗自己,视小恩小惠为知己至交,进而本末倒置,害了大好卿卿前程。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含者,涵也,当有战略定力和毒辣的眼光与手段。官渡之战后整个北方中原易主,魏武挥鞭一鼓而下的势头已然初具雏形,司马仲达敏锐地发现了“从王事”的最好机遇,毅然入局开始烧曹丕的冷灶,通过司马家的雄厚人脉与“士族冠冕,荀子后人”荀家的引荐,以凌云之姿作当时受冷遇的曹丕辅弼,带着河内与中原世家的势力,旗帜鲜明地与弘农杨氏支持的曹植对垒,一举帮曹丕赢下了夺嫡之争。有左膀右臂如此,魏文又如何不能重视?又如何不能忌惮?司马懿在这一场争斗中做得极好,却做得过好,作为下属在未曾入局时应当秉持战略定力不轻易站队,入局后应当紧密环绕于中央,让领导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与他是同呼吸共进退的伙伴,最后要在关键时刻下手帮领导稳固位置,却不能占据太多的作用与功劳,听命于上面指派的任务,要“无成有终”,即结束的时候要“无成”。无成不是没有成就,而是即使有所成就,也要觉得没什么,保持内涵。司马懿秉持了半生的内涵,却在摘取胜利果实那一刻失去了,他在那一瞬间忘记了“无成”的教诲,抱有了以权臣善终的侥幸心理,为后来的一切斗争埋下了伏笔,酿成了如河水一般载着酒杯荡漾的血海。与我们而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即将脱离人生下位时,一定要记住坤卦的“含”与乾卦对应的“惕”,保持内涵不急于表现,绝不对自己无法解决的事请评头论足甚至参与其中,才能达到“利贞”的目标,以善始达到善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在此卦中,司马懿因一念之差成为了坤势演变的反面教材,括囊意为扎紧口袋,不说也不动,不生则不灭,无垢则无净,功高莫过救主与从龙,当文臣功高盖主时,最好的状态是秉持中庸降低存在感,既不受责备也不领奖赏,而非继续自我发展。司马懿身为士族领袖,功臣之首,既不可软弱退缩,以失天下所望,更不该激流勇进火中取栗,为身后的士族势力打开虚假的希望,因为这扇门只能通往最血腥最败落的无间地狱。如吕芳对杨金水所说,我们在面临两难应当“思危,思退,思变”,以矛盾论分析,思危是认识矛盾,解决矛盾首先要认识矛盾,清晰剖析当前处境,认识到自身处于风口浪尖,是所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其次思退,当身为无法解决的主要矛盾时,让自身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上退下来,让他人成为自己的“避雷针”保全有生力量再行计划,最后思变,需要总结反思错误,消弭自身的主要矛盾,看出他人的矛盾与演化趋势,反问自己是什么让自己成了众矢之的,自己能把控多大的力量,以后该如何培养自身实力,重走“履霜,坚冰至”的路子,为最终的胜利奠定基础,纵观伟大的建国史中,先人化腐朽为神奇的宏大战略所创造的奇迹,无一不是以分析敌我主要矛盾作为入手点,才有了燎原之火,红军长征,抗日战争,三大战役与抗美援朝等等奇迹般的史诗,我们作为后进者与继承者当思之慎之,对矛盾论善加学习和利用。

六五:黄裳,元吉;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在曹丕篡汉建号黄初后,作为从龙之臣的司马懿已开始有了异心,他借助曹丕调他掌兵意图借刀杀人的命令,反其道而行之开始在军队中培养“门生故吏”,同时以世家领袖的身份联通各方诸侯,与之保持密切联系;趁着改革深入军队体系建设,扶持己方代理人进行寄生,提前将“痛陈利快”甚至“取而代之”的准备做在前面;同时利用利益和人情来培养自身位于朝中的党羽,让他们记住自己的好,能够在关键时刻成为自身的力量。司马懿依靠这三条技巧成为了朝中内外都无可挑剔的国之栋梁,并成功成为了掌握法理的托孤大臣,走到了为人臣子的尽头,达到了“美之至也”的境界。于我们而言,司马懿这三条技巧可以总结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与“思想建设”,于我们个人而言,统一战线和思想建设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人生发展工具,“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无论在什么阶段,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团结真正的朋友,战胜真正的敌人。生活亦如此,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目标,需要与志同道合者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奋斗;“思想建设”就是个人声望建立,所有权力体系的建设都在告诉我们,时刻不能忘记修养身心,不能忘记自己起步的初心,随着时代发展,思想也要不断提升。保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精神,永葆青春活力。

用六:利永贞;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上九:亢龙有悔。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如果没有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堪称曹魏第一功臣,得到了功臣集团与士族的集体认可,作为完美的世家道德模范永垂青史,可惜世事无假如,司马家,抑或是士族最终一手缔造了“洛水之誓”“高平陵之变”“当街杀帝”三大恶性事件,在乾坤倒转中彻底突破了当时的政治底线却又坐上了江山成为了最终胜利者,将道德体系维持的文明毁的一干二净,自此所有知识分子失去了理想与操守,化为了互相撕咬的野兽,直到被三百五十年后玄武门射出的一箭击杀,废土之上重新绽开了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盛世,至此中华文明沉沦了整整三百五十年。于个人而言,我们未必会遇到士族和皇权斗争这般尖锐的矛盾,我们应当在事业,爱情发展到极致时及时警醒,莫让欲望掌控内心,自此一步一步沦陷至曾经最唾弃的模样,而为了做到这点,我们应当在“统一战线”的前提下,学会感知别人的感知,能够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求,感同身受尊重他人,不卑不亢合理应对世事,才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提供他人最需要的支持鼓励,以四两拨千斤,不断地为自己创造上升期,从而避免“龙战于野”的惨况发生。

道者,人行于路也;天道者,运行之轨迹也。人的行为应当顺从天道的运行,在维持稳定的前提下慢慢将世界改造成自己渴望的模样。司马懿若是控制住了本性。止步于尽一个士族的本分,作为士族这一阶级的代表,完全可以做到“利永贞”;曹魏推行的“九品中正制”任用了大量寒门和底层人才,若能假以时日徐徐图之,未尝不能顺利过渡,故对社会而言,最大的利益乃是稳定运行本身,如大家所津津乐道的武安钢铁厂马科长,他以春秋笔法阐述了单位的努力成果和态度,竭尽全力表达了维持稳定,锚定立场的态度和能力,顺从了体系运行的天道,自此扶摇直上;而司马懿和曹爽都在维持自身立场所看重的稳定,曹爽要维持曹魏统治,司马懿要维持世家大族的士族共治,他们自认为了大义毁灭小义,却最终所托非人,让一切毁于一旦,最终他们都是为了小义而违背了大道,所以晋从开始就是一个失去了灵魂的植物人,正如晋明帝对的王导绝望反问: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三、写文之统战价值

司马懿之统战手段对我们而言虽然颇有学习之处,但他出身太高,且横跨两千年的历史光阴,研读未免起来有些佶屈聱牙而又不易应用,但统战这一行为本身无处不在,便是极为高明的统战手段,在此基础上全生者有三胜,害生者有三败,且听在下娓娓道来。

全生之首胜在划下圈子,定下共识。我写文章,并非为了锻炼文笔,而是为了修养心灵,让我心中的真知,正确的想法和行为挂钩,当第一次以自己的文字写下内心的想法时,便是第一缕真气的诞生之时,便是为了帮自己搭建经脉,一个人用文字撰写出真正的感悟,才能获得自己感悟的反馈,真正化卢恩为力量,逐渐搭建属于自己的周天循环。

害生者之首败在畏难情绪的破除,我们写文章最大的困难在打破第一次的畏难情绪,一步步让修炼成为一种习惯—判断标准—乃至喜好,脱离影响心态的无效辩论,树立正确的思维逻辑,在这之中最大的谎言就是文笔不行,以此为借口之人并非只是缺乏语言组织能力,更是脑袋空空不想思考的借口罢了,若不下决心去做又如何会进步?又有何人没写过无法入眼的文字?而在舰长群中的同志们均为愿意进步愿意学习的师兄弟,不会嘲笑文笔拙劣之过去的自己,故全生者有此必胜,害生者有此必败。

全生之二胜在给予利益,利益者,利于益也,利者为个人,益处为群体,对个人的利而言,人最大的利益在自我强大,故他人所能给予的最高统战价值就是指明通往强者的前进方向。以龙蛇之变指出了人最合适的成长之路,并让诸多囿于道德困境之同志认清楚,规则是为了维护上层统治而存在的,道德与理想本身并非是天地间固有存在的,法律才是人世间最大的底层协议,我们只需要以正事见心执行全生避害,以此顺从天道之举必然能够满足所有道德要求;在益方面,写文章为我们创造了共同的奋斗记忆,人往往愿意相信拥有共同经历,或者说跨越了相同磨难的他人,而这一经经历与磨难,最好是在人格发生刻骨铭心的改变之时,写文章的这段经历恰好完成了以最小的代价让大家经历了共同的人格转变的成就,轻易让原本素不相识,互有戒心甚至政见相左者消弭矛盾亲如兄弟,极大拓展了人脉,放下了地域、性别、学历、职业乃至收入等偏见,发现了世界上无数的可能性。害生者之二败在推行了全生避害的共识,个人荣辱实为外物小于实际利益,不应当视之为自身的生,我们正在逐渐感悟他人的故事,不耻于坦白自身的经历,扭转思维方式,且已经达成应将观点撰写为文章,切忌慕虚名而处实害,不必在乎任何是非曲直,只管实际利益的共识,故全生者有此必胜,害生者有此必败。

全生之三胜收获人才,写文章可以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以博客点评与奖励机制创造独立思考的正反馈,我们平时若撰写出不成熟的文章,往往耻于让周边人品鉴,而他们也很可能加以辛辣锐评,摧毁我们萌生的信心,于我自己而言,群内宽松鼓励环境能以最大限度培养更多能和自己交流的人,发掘原本被埋没的人才,进行卓绝有效的人才投资;于大家而言,写文章将大家引向靠近成功人的思考与言行习惯。故全生者有此必胜,害生者有此必败。

认知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需要不断去芜存菁,在过去的认知中寻找适合现在与适未来的思维-逻辑闪光点,最终得到属于自己的,活的知识体系,故全生者有此三胜,害生者有此三败,大事可成矣。

于我们而言,需要通过矛盾分析法,明确当前所求究竟为礼仪还是利益,对我个人来说,二者统一时能动性最大,最大的全生避害就是自我强大,故应当把自我的认知修改为以有助于自身发展的“以利为先”,如手捧草上露珠一般悉心呵护自身的初心,保护自己奋笔疾书的青春记忆,但不可让执拗莽撞的少年郎打碎精心维护的人际关系,正如那无边夜幕下的烛火,在亘古之时又是谁第一个发现了灯盏,麻油,灯芯组合起来可以点起照彻明夜的光辉?这光辉曾朦胧照亮过我的笔尖,亦曾在黑暗中照亮过司马氏的密谋,照亮过诸葛氏的桌案,烛光如同展翅飞翔的黄鹤一般一头扎入窗外,一如迷茫时一头扎入社会的我们。而窗外明亮的黑夜却依旧静谧,呵护着一切心灵的萌芽。

读书青山下,寒枝生路旁
春容东南起,花叶复张扬
馨香各为采,晓风逐暖阳
黄鹤久浮翼,子安在苍茫
居家为远人,赴洛亦思乡
千里斯夜幕,佑此灯烛光
甲辰年六月初五
吟戈